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女中音声部的认识误区研究

来源:黄河之声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5-21 11:1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女中音在声乐艺术的分类当中是一个独立的声部,声音色彩独特,不仅在合唱和歌剧领域有着重要作用,在独唱时也是一种独具魅力的音色。但是对于女中音声部的认识,虽然有一个统

女中音在声乐艺术的分类当中是一个独立的声部,声音色彩独特,不仅在合唱和歌剧领域有着重要作用,在独唱时也是一种独具魅力的音色。但是对于女中音声部的认识,虽然有一个统一概念,但是却也有很多人存在认识误区。为此下文将主要针对认识误区展开讨论,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依据。

一、声乐理念上的误区

作为音乐领域的一个基本概念,女中音的出现,是在和声这一概念产生并且应用于合唱当中之后。合唱是一种借助人声的配合产生混响效果进而表达音乐美感的演绎形式。在合唱形式下,为追求音乐表达的整体效果,达成平衡与和谐,每个声部虽然都与其他声部相配合,但是同时也要凸显不同的音色特点。而女中音是中间声部,在合唱当中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能够保证音色更加丰富。在合唱过程中,女中音始终处于配合整体的贡献地位。但是这样的划分,很容易使人产生错觉,让女中音的发挥受到局限。但在实际演唱过程中,合唱的声部划分只是单纯为了和声织体的进行,迎合整体表达的需要。但是如果对中音声部的认识仅止于此,很容易步入误区,对于音域的发展不利。因为中音这一概念虽然基于合唱产生,但是实际应用并不仅仅存在于合唱,在这一概念的基础上,还要有进一步拓展,例如在歌剧演绎过程中,也涉及到中音技巧的应用,表演者需要利用中音塑造不同的人物、性格以及情节,这便脱离了中音原本的固定概念,我们需要有新的认识,才能够有更加多样化的演绎手段[1]

在浇铸过程中,浇铸口与模子间的水平距离会发生变化,为此设置一个行走机构来进行水平距离调整;采用钢轨和四轮小车来实现,并采用液油缸驱动[2]。

二、歌唱训练上的误区

歌唱训练是培养声乐素养的必要过程,在女中音声乐教学训练过程当中,许多演唱者对于中音的演唱技巧认识同样存在误区。教师对于部分演唱者,仅仅是在训练过程中发现其音量较大、音域集中于中音区、厚实度较高、压着喉头唱便会认定为女中音,盲目的以女中音为定位去进行指导,实质上甚至无法帮助演唱者掌握换声的技巧,因为许多学生并非原本的音色定位便是女中音,而往往是因缺乏专业训练或是指导,帮助其找到自身真正的音色。实质上也正是因为教师的错误指导,许多演唱者甚至无法体现出其本质音色特点,演唱过程中无法使用胸声,教师的教学手段不合理,会让学生的原本音色特点无法表现出来。还有一些声乐教师,虽然帮助演唱者精准确定了其音质特点,但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却往往不敢向高音领域突破,在音域上甚至无法超越f2,认为会超越了f2 便会进入女高音的范围,会使得音色过于尖锐。但是高音训练对于女中音来说并不是局限其音色特质体现的、不必要的训练,而是使其演绎更加灵活的必要训练,这是教师必须要摆脱的误区,女中音的音色优势是在中音区,但是只有保证高低音区域都能驾驭,才能更好的把控中音区,在实际演唱时发音也更加稳定[2]

三、歌者自身的误区

演唱者的本身音色及嗓音条件,一方面取决于自身发声器官的特点,此外也取决于演唱者个人对于女中音的认识,以及对于中音演唱技巧的应用。对于演唱者本身的条件,教师无法改变,但是演唱者对于技巧的应用,则要进一步进行挖掘与培养。首先教师必须要让演唱者意识到,并不是自己唱不了高音及低音、音色比较浑厚,便是女中音,要成功掌握女中音的演绎技巧,对于低音域以及高音域都要做到有所突破。要让演唱者意识到,要真正体现出中音的音色之美,除了精准的定位以外,还要掌握混音的技巧,每个优秀的女中音,都应做到掌握高音及低音演唱技巧,但是能够进一步利用自己的中音音色特点去体现出女中音的魅力,游刃有余的演唱。每个演唱者,都只有意识到这一点,而不应满足于自己盲目定位的女中音范围。在实际训练过程中,要不断拓展自己的音域,脱离音域的舒适区,才能更好的驾驭中音域。正如同在日常的练声过程中,教师会从低音域开始,上升到中音域、高音域,目的便是为了让演唱者的嗓子真正打开,此外对于不同的共鸣方式,包括颅腔共鸣、胸腔共鸣及鼻腔共鸣,演唱者也都应掌握,因为即便中音演唱不会用到所有共鸣,掌握了不同的共鸣技巧,在实际演唱时也会更加顺畅。很多时候即便是一首女中音曲目,也往往会涉及一些高低音转换以及共鸣转换,如果演唱者对于女中音的认知以及训练方式受到局限,那么在需要转换时便会缺乏灵活性,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去,无法保证演唱质量,所以演唱者自身必须要首先明确女中音的概念,并且不可过度局限于女中音的训练方法,要尽可能全面的掌握技巧,才能够凸显自身的女中音音色特质,展现中音的特殊美感[3]

结 语

声乐教学过程中,虽然女中音已经有了一个较为统一的概念,但是无论是教师亦或是演唱者自身,对于女中音的认识以及对女中音训练方式的了解依然有限。在音乐领域的创新发展趋势下,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女中音的概念以及训练方式,以保证女中音的训练的效果更加理想。文章意见望给予教师一定的启发,进而达成教学目标。

利用超宽带技术得到各个频率散射参数的集合,称为散射参数曲线.由图2可以发现,经预处理后不同曲线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参考文献

[1] 周天娇.论高师声乐教学中女中音的训练问题[J].林区教学, 2018,(10):105-107.

[2] 唐丽.走出中国声乐教育界对女中音认识的误区[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5,(02):79-81.

[3] 薛红平.女中音声部容易出现的认识误区[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1,(04):49-51.

作者简介:陈莉,女,甘肃兰州人,甘肃省歌剧院,二级演员。

文章来源:《黄河之声》 网址: http://www.hhzszz.cn/qikandaodu/2020/0521/339.html

上一篇:西方民族音乐学的学科发展历史脉络
下一篇:贝多芬《第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音乐本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