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信息技术助推黄河水文化的数字化传播

来源:黄河之声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22 02: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黄河源自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被誉为中华母亲河,因其流域面积广,生活在黄河流域沿线的民族众多,几千年来孕育形成了一条以黄河为纽带的多元文化带。人们通过音乐、戏剧

黄河源自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被誉为中华母亲河,因其流域面积广,生活在黄河流域沿线的民族众多,几千年来孕育形成了一条以黄河为纽带的多元文化带。人们通过音乐、戏剧、舞蹈、电影、神话、谚语、民俗、民族体育等多样的形式,在这条文化带上创造了无数的灿烂文化,形成了黄河水文化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1]

过去几千年来,黄河水文化传播主要依赖人与人之间的口头传颂以及在木头、石头、金银器皿等实物上记载文字和图片进行传播。但是,这些传播方式都需要借助真实存在的交流场所或物件器皿作为传播介质。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大众对通过电子书、动画、音乐、视频、虚拟游戏、社交媒体等方式了解世界。因此,信息技术可以实现黄河水文化传播的数字化,促使黄河水文化以更加细致、多元、生动的形式呈现,达到对黄河水文化的传播、推广、资源开放、教育培训等目的,增强黄河水文化的软实力。

一、移动互联网技术为黄河水文化传播提供新平台

繁荣黄河水文化传承发展的关键问题是让更多的大众关注黄河水文化的成就以及来之不易的成功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尤其是让那些在黄河流域范围之外生活劳作的人们,让更多的当代青年人,愿意从内心了解黄河水文化,并有足够的渠道和资源感受黄河水文化的魅力。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便捷性、时效性和成本节约性,想要了解黄河水文化的大众,只需一台移动终端设备——手机、平板电脑或一台电话手表,就可以接入互联网传播空间,访问以黄河水文化为主题内容的网页或者应用。以微信为例,黄河水文化可以利用微信服务号、订阅号、小程序等形式定时推送与黄河水文化有关的内容,展示黄河水文化创意或民俗手工艺产品,更好地激发用户对黄河水文化传播的意识。不仅如此,对于那些从事黄河水文化的创造者、研究者、粉丝个人或者组织,也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分享和宣传黄河水文化成果,交流黄河水文化精髓。移动互联网技术使得黄河水文化传播扩散触及的人群范围无限地向外扩展,实现了文化与目标受众之间的无缝对接。

对于政府职能部门来说,移动互联网技术可以辅助政府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管理等角度,利用互联网平台网站或者即时通信工具,开展黄河水文化的线上文化展览、分享会、拍卖会等。尤其是要针对那些濒危的黄河水文化遗产项目,制定专项计划,引导公众关注,强调黄河水文化传承和文化自信。如此一来,不但节约了文化宣传的财政经费支出,更是提升了文化传播的效果。

在互联网空间,网络访问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等特征是隐藏的。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中,传播中的传受双方身份不再显著,文化传受双方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其身份互换持续交替进行,在文化交流中,其交流的频次和深度呈现出迭代增长的趋势。黄河水文化的传播应该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发挥平台的便利性和直观性优势,使黄河水文化的保护传承更具世界影响力和辐射力。

二、大数据技术提高黄河水文化传播的可视性

大数据也被称为“巨量数据”或“海量数据”,其特点是数据体量巨大,数据格式多样,数据时效明显,处理结果准确和数据价值丰厚。[2]事实上,数据体量大仅仅是大数据价值体现的表象,其根本的价值在于它可以从空间和时间维度,实现多层次交叉分析并验证事实真相。利用大数据技术的分析验证和精确预测,有效规避风险,作出最明智的决策。

反观当下黄河水文化传播的现状,其主要手段还是借助传统媒体,期刊、图书和博物馆仍然是黄河水文化传播、交流和研究的主要阵地。以“黄河水文化”为关键词在各大主流搜索引擎中搜索结果显示,目前已建成的,以宣传黄河水文化为主题的网站寥寥无几,其中多是以黄河水文化发展为主营业务的企业网站。以“黄河水文化”为主题的数据库或者线上博物馆更是罕见。由此可见,当下有关黄河水文化的文本、图片、视频等数据资源量非常缺乏,亟待补充和完善。因此,建立黄河水文化数字资源大数据库刻不容缓。黄河水文化数字资源大数据库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其层次架构,首层设文化综合数据库,其下再设置分支数据库,例如文字信息数据库、图片信息数据库、音频信息数据库、视频信息数据库、民俗工艺数据库等。

文章来源:《黄河之声》 网址: http://www.hhzszz.cn/qikandaodu/2020/0922/453.html

上一篇:“美术考古”视域下的黄河文化旅游品牌建设
下一篇:新时代黄河生态文化传播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