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聚焦水与沙以黄河为例探索学科育人途径(2)

来源:黄河之声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25 14:1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答:水力发电。 追问1:水电站应该建设在河流的哪个位置? …… 追问2:水库是不是越多越好呢? …… 课后作业的设计也做了尝试,通过绘制思维导图

答:水力发电。

追问1:水电站应该建设在河流的哪个位置?

……

追问2:水库是不是越多越好呢?

……

课后作业的设计也做了尝试,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梳理、归纳知识点,构建知识框架,在强化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发地推导各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

4.从问题到治理,认识“水沙矛盾”,辩证看待人地关系

由于学生缺乏对黄河的真实体验,难免望文生义,认为黄河是黄色的,以及通过一些作品认为黄河就是一条“害河”等,缺乏对黄河发展变化科学、及时地了解,不能理解“水沙”关系是黄河治理的主要矛盾,黄河的治理关键在于处理好“水沙”矛盾。

教学中抓住黄河泥沙的动态变化,围绕“黄河干流部分水文站不同年份输沙量比较示意图”(见图3)展开阅读,设计问题链(见图4),组织分析与探究。

图3 黄河干流部分水文站不同年份输沙量比较示意图

学生在对黄河泥沙来源、影响、变化的探究过程中,认识到随着人类对黄河的依赖、索取程度的加重,导致了泥沙增加。直到近几十年来,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治理黄河,取得了生态建设的伟大成就,黄河变清了,绿水青山重归黄河流域。在关注黄河泥沙的动态变化中,对黄河有崭新的认识,从时间维度上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辩证看待人地关系,奠定地理学科“立德树人”的基石。

图4 活动“寻黄河沙”教学流程

三、课后反思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指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确定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是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1]。这同样对初中地理教学有所启示。因此,在本节教学设计中,笔者对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一些尝试,进而探索学科的育人途径。

首先,在关注黄河整体及分段特征中,加强“区域认知”;在各项探究活动的体验中,不断提升“综合思维”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黄河的发展与变化,理解黄河作为“母亲河”的奉献,学会欣赏自然、人文之美。

其次,从“利与弊”两方面理解黄河对中华民族的重要影响,树立“人地协调观”。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为研究核心,探寻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评价和规范自身行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

总体来说,学生紧紧围绕“水”与“沙”,不断地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经历学科专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经历的思考路径,体验学科思维方式继而形成相应的思维方式,培养面对未来复杂世界时解决问题的能力[3]。

[1] 韦志榕,朱翔.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 龙泉.地理学科育人价值与地理核心素养[J].地理教育,2017(3):4-6.

[3] 罗海风,周达,刘坚.以立德树人为目标 构建学科育人体系——从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科教育转型谈起[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9):1-5.

文章来源:《黄河之声》 网址: http://www.hhzszz.cn/qikandaodu/2021/0225/624.html

上一篇:黄河边的生命守护者记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
下一篇:岁爱做健腿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