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黄河:善用现代科技力量,助力文物益寿延年

来源:黄河之声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6-26 15:5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我们有义务将代代相传的东西交给我们一代下一代。” 人物传记 黄河,1983年生,200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技术中心主任,国家文物保护与环境总局重点科研基

“我们有义务将代代相传的东西交给我们一代下一代。”

人物传记

黄河,1983年生,200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技术中心主任,国家文物保护与环境总局重点科研基地副主任。近年来主持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子项目2项,参与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行业标准2项,授权“十二五”期间,国家发明专利1项,文物保护科技创新二等奖1项。

文物的腐蚀、老化、损坏等问题,是世界文化文化界的心头之痛。在中国,文物系统中有超过4200万件(套)文物。由于长期受到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加之自身材料的脆弱性,馆藏中的相当数量的文物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中,严重腐蚀超过200万件。面对如此大量的文物修复,光靠人力肯定是不够的。

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技术中心就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每天都在与时间赛跑,以现代科技的力量守护着古老文明的脉搏。他们是“历史医生”,是人类遗产的守护者。黄河就是其中之一。这位年轻的80后导演加入中国共产党已经20年了。他利用自己在文物保护和环境研究领域的专长,不仅每年为上海博物馆近十个临时展览保驾护航,还为中国100多家文化博物馆机构提供预防性保护技术支持。近年来,他专注于新型文物清洗技术的科学评价,为“南海一号”水系文物和青龙镇遗址出土的瓷器文物的保护发挥了巨大作用。上海。

提高“文物手术”的成功率和“病人”的治愈率

“文物治病救人的原则是大体类似,“历史医生”要先对他们进行身体检查,针对不同年龄、成分、材料、现况,制定最合理的“治疗方案”。我们的工作就是应用高科技来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文物手术'率和“病人”治愈率。黄河向记者简单明了地解释了自己的日常工作。

他以“南海一号”的一个装水的瓷香盒为例,刚拿到时,身上有严重的疾病如金属侵蚀和钙化附着物,盖子与本体附着物紧紧地粘在一起。”水流文物,特别是长时间浸泡在海水中的陶器和瓷器,一旦附着在贝类上沉船上的钙化或铁质成分,超声波清洗、蒸汽清洗等传统方法无法有效剥离。”为解决这一技术难点,黄河着力研发了全新的微纳气泡清洗技术,率先应用到污水处理。如今,文物保护成为其新的应用场景。

“微纳气泡清洗的特点一是清洗效果好,二是对文物来说是安全的。”最后,瓷香盒的盖子和盒身不仅被“打开”了,器皿上的钙化附着物和大部分金属侵蚀也被清理干净,露出了表面精美的装饰细节。

长期以来,中国每年出土的文物数量远远超过水上文物。但近年来,以“南海一号”为代表的一系列水下考古重大发现,开启了文物发掘保护的新篇章,也推动了新领域的学术发展和应用研究。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反复实验,微纳气泡技术在上海青龙镇遗址出土的“南海一号”水遗和瓷器遗骸上反复证明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什么要在碎片上做实验?黄河给出的答案是:文物保护不可逆转,不能有丝毫差错。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给文物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科研人员在每一个操作中都必须小心谨慎。在他们的工作中,安全永远是红线。他们宁愿放慢实验的步伐,确保文物的安全。

青龙镇出土的一件瓷器给黄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拿到这块瓷器的时候,我发现它的嘴巴、釉面和表土附着物之间有一层黑色的覆盖物。如果不注意,很容易将它作为污染物直接清洗干净。”他心存疑虑,不敢动手,便拿给考古部的一位同事。经研究,这种“黑疙瘩”确实不是污染物,而是一种特殊的瓷器边缘装饰工艺,俗称“包银”。正是这一次的“犹豫”,才保留了瓷砖原本的“重要信息”。 “我们有义务把代代相传的东西完好无损地传给下一代,”他说。

抢救性修复和预防性保护并重,让文物“跑赢”时代

除了抢救性修复,预防性保护越来越多,更受到业界的关注。 “中国每年都会发现新的文物,如果现有的文物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那么我们将永远处于抢救修复的被动状态。”黄河告诉记者,除了被盗、火灾、洪水等外力破坏外,还保存着文物。温度和湿度、污染物、光线、生物和微生物等环境条件,可能是无形的“健康杀手”。也就是说,尽量扼杀摇篮中的“致病因素”,延缓文物老化。这种“保险”与文物修复同样重要。这也是预防性保护的本质。

文章来源:《黄河之声》 网址: http://www.hhzszz.cn/zonghexinwen/2021/0626/1368.html

上一篇:黄河调水调沙已开展20年 下游河床防洪减淤效果
下一篇:利津县委副书记、县长张晓彬督导检查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