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刍议黄河文化的内涵与传播(3)

来源:黄河之声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8-20 18:0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勤劳务实、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 土生土长的华夏儿女, 在黄河流域长期的农耕实践中, 认识到天道酬勤、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从而形成了勤劳务

2.勤劳务实、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

土生土长的华夏儿女, 在黄河流域长期的农耕实践中, 认识到天道酬勤、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从而形成了勤劳务实、踏实努力的价值取向。 同时,黄河沿岸的人们在与黄河的抗争和融合发展中,形成了开拓进取的精神。 在一代又一代的黄河治理与水利工程修建中涌现的英雄,如大禹、郑国、贾让、欧阳修、司马光、潘季驯、林则徐等,都用各自的勤劳智慧、敢想敢干、务实求真、开拓创新的精神取得了一定成就。 在当代社会同样涌现出值得我们学习的时代楷模,比如焦裕禄。 治灾先治沙,焦裕禄到河南兰考县工作期间,带领当地群众,造林防沙,育草封沙, 翻淤压沙, 通过多种方法治理兰考县的风沙灾害,并经过实际调研,实事求是,探索出栽种泡桐树治理兰考三害的方法。 这种不怕苦、不怕累,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勇于创新的理念,无不是勤劳务实、开拓进取精神的体现。

3.团结统一、无私奉献的民族精神

从战胜1958年的特大洪水,防风治沙的科学实践,到南水北调工程,从小浪底水库的建成到其稳定发挥效用30 余年, 这些无一不是黄河儿女上下一心,协调配合共同实现的成就。 一首《黄河大合唱》,唱出了中华儿女团结一致的勇气和决心, 它所展示的是黄河儿女万众一心、团结一致的民族精神。 这也充分显示出,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中华民族精神所形成的强大感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

奔腾不息的黄河, 滋养了华夏大地和华夏后世子孙,它是中华儿女的“母亲河”。 也正因为此,它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为人类文明的演进,默默奉献,并孕育出中华民族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新中国黄河水利工程和治水过程中,数以万计的黄河人敬业奉献,他们夜以继日,默默付出,才得以换来黄河的岁岁安澜,使得黄河文化繁荣发展。

当代黄河人将“团结、拼搏、求实、开拓、奉献”的黄河精神,贯穿于日常工作中。这种黄河精神与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九曲黄河造就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精神, 使黄河儿女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性格特质。黄河文化所蕴含的优秀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根本和灵魂,激励中华儿女不断前行。

(三)中华民族大一统的观念

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 黄河是促成中华民族大一统最重要的自然因素。 从文化发生的角度来看,在上古神话中, 黄帝打败炎帝和蚩尤, 平定各部族战乱,实现中原统一的政治局面,它反映出中华民族崇尚和谐统一的民族心理。 在大禹治水之时,大禹治理水患取得成功,并为夏王朝的建立奠定基础,大禹的儿子启最终建立夏朝, 建立中华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国家。 秦始皇完成“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的统一大业,建立秦王朝。 由此可见,在黄河流域,以农耕文明为基础发展的小农经济,使人们形成追求民族统一的观念。 中国是多民族的国家,一直以来,多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交流,相互融合,从而形成多元一体的“大一统”格局。 这种“大一统”展现的是中华民族强大的包容性,是和而不同,同中有异,多样统一的理念。 这种多元统一的“大一统”观念不仅体现在政治方面,在中华文化中同样存在。 在文化演进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黄河文化也正是吸收、容纳了不同地域的草原游牧文化、农耕文化、宗教文化和民族文化,从而形成了多元统一的文化体系。

在当代社会,“和谐社会”的理想、“和谐世界”的构想引起世界人民的共同欢呼。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梦想,都是中华民族“大一统”观念的延续,是“大一统”观念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内涵的深化和创新发展。

三、黄河文化的传播

悠久灿烂的黄河文化, 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在当代社会的传播意义重大。 在当代社会,黄河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紧密联系。 它的文化内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基。 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本,也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动力之源。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习总书记为黄河文化的传承发展指明了方向。

“讲好黄河故事,传播黄河文化”。 好的文化要有好的传播,黄河文化的传播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

文章来源:《黄河之声》 网址: http://www.hhzszz.cn/qikandaodu/2020/0820/418.html

上一篇: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联性研究
下一篇:怒从黄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