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江水北调济燕赵 千秋伟业润苍生(3)

来源:黄河之声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2-10 11: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做好生态补水工作。2018 年,水利部、河北省在研究编制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方案的同时,制定了先期实施河湖地下水回补试点方案,决 定利

做好生态补水工作。2018 年,水利部、河北省在研究编制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方案的同时,制定了先期实施河湖地下水回补试点方案,决 定利用1 年时间,安排5.5~7.5 亿m3江水,在滹沱河、南拒马河、滏阳河3 条河流实施生态补水。截至到8 月底,共补水14.03 亿m3,改善了地表水生态和地下水环境。2018 年以来,我省利用现有工程条件,将生态补水辐射到3 条试点河以外的更多河流和湿地,增加河流生态基流,加强地下水回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山青、水绿、城靓”的优美环境需求。

努力降低供水成本。为充分调动多用江水的积极性,各级管理部门通过加强配套工程运行管理,强化供水企业成本约束机制,最大限度地降低供水成本。同时,加大政府投入,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调标后的增量部分,优先用于引江水价补贴和供水管网建设改造。针对河北水价偏高问题,自2019 年起,将水厂以上水价由原定的每立方米2.76 元降至2.51 元。城镇生活和工业实际引江水用量低于最低引江水用量计划的,按最低引江水用量计划计收水费;超过最低引江水用量计划的,按每立方米0.97 元只计收干线工程水费。

2014 年12 月12 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南水北调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希望继续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加强运行管理,深化水质保护,强抓节约用水,保障移民发展,做好后续工程筹划,使之不断造福民族、造福人民。河北人民正是按照这一总要求,多措并举,下大力气管好用好长江水,使南水北调工程在河北正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综合效益,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 周年之际,我们歌颂祖国的日益繁荣富强,正是有了强大的科技与经济实力,我们才能建设成南水北调这一承载几代人心血与努力的世纪工程。饮水思源,今天的人们要讲好南水北调故事,传承好南水北调精神,珍惜来之不易的长江水,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江水效益,为持续推动我省经济、社会、生态建设注入强大发展动力。□

1952 年,毛主席视察黄河,在听取关于引江济黄设想的汇报后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第一次提出了南水北调的宏伟设想。在历经了半个世纪的规划、研究和论证后,2002 年12 月国务院批准了《南水北调总体规划》,确定了分别从长江下、中、上游调水的东、中、西3条调水线路。这三条干线,就像三条巨大的“水脉”,把长江、黄河、海河、淮河相连互通,形成了“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供水新格局。中线工程,从湖北丹江口水库自流引水,沿中线总干渠向沿线的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 省市供水,全长1432km,经过十一年的艰苦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于2014 年12 月建成通水。一渠南水润燕赵,有效缓解了河北省资源性缺水现状,对提升群众饮水质量、保障工业用水、改善受水区水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使燕赵大地人民的生活、生产、生态发生了历史性改变,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1.资源短缺,河北形势严峻河北是资源型严重缺水的省份,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532mm,平均水资源总量205 亿m3,人均水资源量307m3,仅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7,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500m3的极度缺水标准。其中,冀中南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仅147m3,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14,缺水矛盾更为突出。据对近十年水资源评价分析,河北水资源量严重衰减,由2000 年的205 亿m3 衰减到目前的157亿m3,减少近1/4。河北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资源禀赋决定了河北供用水矛盾长期存在,且日益凸显。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不断增加,河北年均用水总量从上世纪50 年代初的40 亿m3,增加到近十年的约200 亿m3。而目前全省年均水资源可利用量仅有150 亿m3,缺口50亿m3 左右。长期以来,河北依赖超采地下水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地下水累计超采量达1500 多亿m3,在河北冀中南平原区形成了面积超过250km2的地下水漏斗区9 个,总面积达3.02 万km2,占全省超采区总面积的43%,涉及石家庄、廊坊、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辛集和雄安新区共56 个县(市、区),已引发地面沉降、海水倒灌、地陷地裂等一系列地质灾害问题,河流干涸、湿地萎缩,湿地面积比上世纪50 年代减少70%以上。可见,河北省水资源仅靠自身开源与节流已难以满足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求,必须通过外流域调水来遏制河北省水资源严重紧缺与环境恶化的状态。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是我们难得的历史机遇,建设好、使用好这一历史性调水工程正在成为燕赵人民的统一行动,67 年前的宏伟设想正在变为一幅现实的宏伟蓝图。2.清水北上,成就千秋伟业2014 年12 月12 日,一 条 人 工“天河”正式建成通水,长江水从丹江口水库一路北上,流入燕赵大地,让缺水久已的北方大地有了重回丰盈润泽状态的可能,清冽甘甜的水质让百姓啧啧称道。切实保障城镇生活和工业用水。调引长江水从根本上改变了河北省受水区供水格局,改善了城市用水水质,提高了受水区中心城市的供水保证率,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547 万人,“清冽甘甜”是我省居民用上引江水后的普遍感受。调引江水保证了经济发展用水,为沿线数十家骨干工业企业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水源,提升了受水区部分工业企业用水保证率,降低了能耗,提高了产品质量。同时,积极推进用水量较大的园区和工业企业江水直供,努力降低供水成本。邢台宁晋盐化工、邯郸马头电厂、廊坊固安产业园区等江水直供工程相继建成通水,直供水工程规模达到9300 万m3/年。目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成为石家庄、廊坊、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7 个设区市中心城区主力水源,这些城市已由过去的以地下水为主转变为以引江水为主、当地地表水为辅、地下水为补充的用水新格局。其中2018 年江水供水量占比平均为60%,沧州市区已全部切换江水。积极推进水生态环境改善。阳光下,滹沱河汊河河段,流水潺潺,宽阔水面中丛生的芦苇随着清风摇曳,不时有水鸟飞过,这里已成为石家庄市区最大的生态景观河、水利风景区,成为市民休闲度假的一个好去处,难以想象这里曾是河道干涸、砂石遍地、垃圾堆积的河道。干涸了几十年的滹沱河重现生机,这是南水北调工程生态补水的一个缩影。2018 年9 月以来,河北实施了向滹沱河、南拒马河、滏阳河3 条河流生态补水试点工作,截至目前,效果良好。据监测,80%的河水渗透到地下,沿线两侧2km 范围内地下水位平均回升1.15m,5km 范围内平均回升0.69m。随着生态补水工作的推进,极大地改善了地表水生态和地下水环境,增加了水资源战略储备,同时补充了沿线中心城市、城镇河湖生态景观用水,改善了河湖水生态环境,生态效益显著。切实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我省黑龙港流域水资源紧缺,浅层地下水苦咸,深层地下水高氟。长期以来,由于没有优质水源,这一区域的1390 万农村群众不得不饮用苦咸水、高氟水。饮用苦咸水,不仅口感差,还会造成人体免疫力低下。饮用高氟水,则会造成氟斑牙、氟骨病。据当地村民说,水管里流出的水味苦咸,为了不让孩子们患上氟斑牙,需要去水厂购买1.5 元一桶的“低氟水”,既不方便又增加了生活成本。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我省积极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2018年 在 衡 水、沧州、邢台、邯郸4 市23 个县,实施了农村生活水源置换工程,彻底结束了335 万农民群众祖祖辈辈饮用高氟水、苦咸水的历史,喝上了水质优良的引江水。居民们高兴地说:“现在一打开水管,流出来的就是长江水,再也不用担心黄斑牙、氟骨病了,也不用去买水喝了,连做的饭都变香了,长江水真是甜到了我们老百姓的心里,感觉日子都越过越幸福了”。到2019 年底,我省还将完成328.2 万人的水源置换任务。同时,通过置换城镇、工业长期挤占的农业用水,保证了石津干渠、滏阳河等下游灌区农业抗旱用水需要,改善了受水区农业生产条件。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推动建设京津冀三地水系互联、互通、共济供水新格局,实现水资源统一调度、统筹调配,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保障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用水,我省正在谋划和加快推进相关重大工程,主要包括建设雄安新区供水工程、廊涿干渠固安支线(连通北京南干渠)供水工程、廊坊“北三县”供水工程,届时将新增供水能力约4.5 亿m3。3.多措并举,用足用好江水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在我省形成了一条长465km、宽几十米的清水走廊,我省建成的2056km 的南水北调配套输水管道工程形成了向受水区供水、补水的网络体系,已具备了消纳30.4 亿m?年规划供水量的能力。共同努力,用好一渠南来水,已成为燕赵人民的共识。2015~2018 年,我省利用江水分别为0.8 亿m3、3.6 亿m3、7.3 亿m3、22.4 亿m3,累 计34.1 亿m3,呈 逐 年 上 升 的 趋势。全省各级各部门千方百计扩大江水用量,积极发挥好长江水在水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强顶层设计。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南水北调工作,把江水利用和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水资源税改革、水价调整补偿等重大工作通盘考虑,统筹推进。2015 年以来,陆续出台了《河北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供用水管理规定》《关于建立健全水价调整补偿机制的意见》《推进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和江水利用实施方案》《关于用足用好南水北调引江水的意见》等政策文件,有力推进了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和江水利用工作。特别是2018 年以来,省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南水北调工作力度,许勤省长对南水北调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袁桐利常务副省长和时清霜副省长先后6 次专题研究南水北调引江水利用工作,省政府办公厅组织开展了南水北调供用水专项调查。2019 年省政府组织召开了全省南水北调引江水利用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今后3 年江水利用工作的目标任务,极大地推动了南水北调各项工作开展。加快推进管网建设。在前期大力推进水厂以上配套输水管道建设的基础上,我省积极推进水厂以下供水管网建设、改造等,切实提高城镇生活和工业引江水用量。目前,水厂及配水管网工程投资300 多亿元,建设地表水厂128 座、配水管网7500km。尽管水厂以上工程具有了消纳30.4 亿m3年规划供水量的能力,但投入运营的128 座水厂现在年供水能力仅为21.96 亿m3,城镇管网供水能力更低,直接影响了规划供水量全部使用。因此,2019 年以来,我省加大力度统筹推进城市供水管网建设改造工程,由受水区市、县政府作为责任和投资主体,编制公共供水管网接入行动专项方案、引江水直供工程建设方案和农村集中生活供水管网建设方案,明确建设任务和分年度建设计划,并通过用好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争取国家投资等途径落实资金,分阶段分类推进实施,力争两年内完成建设任务。积极拓展供水目标。积极推进雄安新区供水、廊坊市北三县供水和廊涿干渠固安支线工程建设。加快黑龙港地区城乡供水一体工程,用江水置换农村饮用地下水水源,压减深层地下水开采。开展了江水利用攻坚行动,在邯郸、邢台2 市开展了多用江水试点工作,加快供水基础设施建设,降低供水价格,鼓励多用江水。积极推进用水量较大的园区和工业企业江水直供,2019年以来已有多个地市申请开通供水口门,保证企业生产以及居民用水。做好生态补水工作。2018 年,水利部、河北省在研究编制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方案的同时,制定了先期实施河湖地下水回补试点方案,决 定利用1 年时间,安排5.5~7.5 亿m3江水,在滹沱河、南拒马河、滏阳河3 条河流实施生态补水。截至到8 月底,共补水14.03 亿m3,改善了地表水生态和地下水环境。2018 年以来,我省利用现有工程条件,将生态补水辐射到3 条试点河以外的更多河流和湿地,增加河流生态基流,加强地下水回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山青、水绿、城靓”的优美环境需求。努力降低供水成本。为充分调动多用江水的积极性,各级管理部门通过加强配套工程运行管理,强化供水企业成本约束机制,最大限度地降低供水成本。同时,加大政府投入,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调标后的增量部分,优先用于引江水价补贴和供水管网建设改造。针对河北水价偏高问题,自2019 年起,将水厂以上水价由原定的每立方米2.76 元降至2.51 元。城镇生活和工业实际引江水用量低于最低引江水用量计划的,按最低引江水用量计划计收水费;超过最低引江水用量计划的,按每立方米0.97 元只计收干线工程水费。2014 年12 月12 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南水北调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希望继续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加强运行管理,深化水质保护,强抓节约用水,保障移民发展,做好后续工程筹划,使之不断造福民族、造福人民。河北人民正是按照这一总要求,多措并举,下大力气管好用好长江水,使南水北调工程在河北正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综合效益,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 周年之际,我们歌颂祖国的日益繁荣富强,正是有了强大的科技与经济实力,我们才能建设成南水北调这一承载几代人心血与努力的世纪工程。饮水思源,今天的人们要讲好南水北调故事,传承好南水北调精神,珍惜来之不易的长江水,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江水效益,为持续推动我省经济、社会、生态建设注入强大发展动力。□

文章来源:《黄河之声》 网址: http://www.hhzszz.cn/qikandaodu/2020/1210/525.html

上一篇:努力打造黄河流域绿色风景线
下一篇:黄河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