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古渡口——黄河文化的历史印记(2)

来源:黄河之声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6-22 14:0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这里还有与“水”有关的民俗。“四蟹灯”就曾在泺口一带流行。“四蟹灯”其实无“蟹”,而是鱼、鳖、虾、蚌4种水生动物,表演中用相应的灯具来体

这里还有与“水”有关的民俗。“四蟹灯”就曾在泺口一带流行。“四蟹灯”其实无“蟹”,而是鱼、鳖、虾、蚌4种水生动物,表演中用相应的灯具来体现,还有“打渔佬”1人,演出主要表现“打渔佬”发现众水族,急忙投放饵食,准备撒网的喜悦心情以及与众水族相互打斗的场面,这实际就是黄河沿岸百姓打鱼捉虾场景的艺术再现。2006年,它被济南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直到今天,当地群众还会上演“四蟹灯”,欢庆元宵佳节。

泺口大集,更是渡口文化的载体。作家李振声对此有过研究。他说,泺口古镇建有单独的圩子城和圩子河,与济南老城相比像个独立王国。因为这里有黄河码头,南来北往的货物需要中转交易,所以集市规模更大且不止一个集日,逢农历二七、三八、四九都有。“赶集的时候更有耍猴的、摔跤的、拉洋片的、变戏法的、练气功的,算命、打卦、猜字、看相的也来助兴,引得老城及黄河以北的百姓都来看热闹。”2020年初,消逝的泺口大集重新开放,正式开集不到一上午,就吸引了近5000名市民来赶集,人们是来重拾“接地气”的乐趣,也是来延续以往的生活方式。

渡口影响下的城镇不止泺口一个。黄河与运河交汇处的重要码头、阳谷县城东南的张秋镇,曾得了“南有苏杭,北有临(清)张(秋)”的名号,俗有小苏州之称,今仍不乏痕迹;惠民县境内的清河镇扼渡口而荣,庙会非常热闹,农民艺人王画三,还带着杨柳青的画风来到这里,渐渐地这里作坊繁盛,年画流行,如今清河镇木版年画还漂洋过海,受到东南亚、欧美、日、韩等海外各界人士的青睐……

关键在唱出“此地味儿”

渡口和码头是黄河文化、齐鲁文化的缩影。但目前来看,现实中相关的开发还远远不够。

“目前,山东的黄河渡口和码头,还不算真正起到了推动黄河文化发展的作用。深挖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在这个方面,我们做得不多。”山东大学城市文化研究院副院长王广振说。

的确,如今的黄河风景区,仍多只是河水观览地。黄河古渡口、古码头、古镇的民俗资源特别丰富,但流失也十分严重,网红草坪打卡、烧烤野炊还是主要文旅项目,文化品质不高是比较常见的现象。

“黄河码头、渡口既是有形载体,也是无形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是特有的历史印记。”王广振建议,还是要先把黄河渡口、码头的文化载体搞清楚,明白它们在过去的时代所起到的作用,进一步深挖与码头、渡口有关的历史文化资源;其次,每个渡口都有自己突出的功能与地位,在这些码头与渡口的故事当中,要提炼出文化形象,以及它所传播的故事和传说,让更多人明白其在历史上的作用;还要发挥创意,开发更多的文化体验产品,人们可以在渡口或码头休闲、度假、旅游、听故事,也可以通过书籍、动画、旅游景点、文化景区等方式,来打造以码头、渡口为核心的黄河故事的产业闭环。

济南市已有所行动,提出重塑泺口古镇。穿黄隧道东隧贯通,泺口片区迎来改造契机,黄河南岸再现昔日泺口繁华或许指日可待。此外,当地还有顺着黄河沿线,将泺口古镇项目与山东(济南)乐华城项目连接组合的规划,意在形成一个集旅游、观光、度假为一体的黄河文旅廊道。

顶层设计需要细节落地。民进济南市委副主委刘海萍曾在考察调研后提出具体的建议。她认为,要以5A级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标准,把泺口古镇打造成黄河流域样板古镇;要做足甲骨文“泺”字和济南“黄河神兽”文章,设计整体文化标识;还要复建泺口古城墙,打造不同形式体验街区,同时恢复代表渡口文化的“泺上台”……“为了留得下大家,还可以引入洛口醋、草包包子铺、泺口大陆照相馆、海源居饭店等老字号,推出黄河糖醋鲤鱼、豆腐面等传统美食,恢复建设名匠陈雨人‘亦园'‘基园'等著名历史园林,打造康养民宿街区。”

唱响这段“黄水谣”,最关键的,还是要唱出“此地味儿”。换句话说,得把有亮点的渡口码头,做成一处处有自己特色的文化标识,避免与其他渡口码头建设“同质化”。这就意味着,不是只做风貌重现、文物展示、元素罗列,而是要重点突出黄河文化与当地文化的交融。多层面多线路的研学、多模块的地方特色主题活动,都可以在精心设计后一起推进、不断联动,唯有如此,方能把山东的渡口码头文化做深、做透。

文章来源:《黄河之声》 网址: http://www.hhzszz.cn/zonghexinwen/2021/0622/1337.html

上一篇:56天通宵达旦,东津黄河大桥130米水上群桩浇筑完
下一篇:东平湖:打造新时代平安湖 解黄河下游水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