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古渡口——黄河文化的历史印记

来源:黄河之声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6-22 14:0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推动下,黄河文脉的赓续传承、文化创新,自然被沿黄各地视为一项重大课题。 破题的方向在哪里?在日前举行的“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推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推动下,黄河文脉的赓续传承、文化创新,自然被沿黄各地视为一项重大课题。

破题的方向在哪里?在日前举行的“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推进会”上,对于黄河文化的资源开发,诸多专家不约而同地把视线投向渡口上:唐朝文成公主远嫁西藏时期的扎陵湖渡口;自古贯通兴海与贵南的尕马羊曲渡口;丝绸之路西进南入即在此分野的临津古渡;气势澎湃、气象万千的风陵渡……渡口码头和大河相互依存,是连接两岸、会聚不同人群的支点,是沿黄各地历史文化的鲜活载体,也是挖掘黄河文化宝藏的精准“切入点”。

同样,对我省来讲,唱响“黄水谣”,首先在于擦亮古渡口。

曾有一县十渡口

旧时山东境内的黄河上,不乏知名的渡口,不少学者都对此有过考证和整理,一段段“风尘人不息,车马日相催”的往昔仍在岸边传说。比如,齐河渡口,早在东汉时,皇帝派大将耿弇讨伐叛乱者就在此渡河,其过河处得名“耿济口”“耿济渡”。日后过往济水全靠船渡,致使客栈增多、交易频繁,有“帆樯林立之势”。清代刘鹗所著《老残游记》第十二回,还曾提到齐河渡口初冬时,船上人拿着木杵打冰的情境,从一个侧面表明当地商贾往来,四时不休的重要位置。

又比如道旭渡口,它在今天滨州黄河大桥南端西侧。光绪十八年,这里开辟了渡口,上可以达济南,下可以出海。史料记载,这里水面宽阔,桅墙云集,道旭村的民众也多靠河摆渡为生。1955年10月,道旭渡口对岸的黄河北镇港开航了客轮“鲁生”号,黄河上木帆船合作社的七八十条船同时不断往来,出现了百舸争流的兴旺景象。

中下游黄河第一渡之称的济南泺口,没有火车之前,济南市需要的生活用品、工业产品,都是通过泺口码头来装卸,是山东境内黄河上最大的一个渡口,同时也成为上下航运中最繁忙的码头。1918年还有记录说,当时来往于郑州与泺口之间的船达到2000只左右。到了1934年,经常到泺口的船只增加到3000只。

在利津县还有“利津古八景”,其中之一为“东津晓渡”,指的就是利津老城东门半里余的“东津渡”。直到近代,这里仍岸高水深,可停靠载运量数百石的大船。顺河出海,可直达天津、大连、营口、龙口、烟台、威海等沿海港口;逆水上行可抵沿黄河各大渡口码头。货物从省城济南到利津,能实现朝发夕至。

还有兰口渡口、旧城镇渡口、蔡楼渡口……古渡口到底有多少?其实无从详考。“为了方便生产生活,旧时沿黄百姓修建渡口已是必要且常见的工程。黄河流经某个县城,大小渡口可能就有10个之多。而随着河水的流向、城镇的变化,渡口也有兴衰更迭,所以具体数量数不清。”黄河河务部门工作人员说。

繁华属于昨天。如今,古渡口码头渐渐失去了往日的重要作用。有的存留浮桥,仍是一条抵达对岸的通路;有的渡口早已废弃不用;有的彻底湮没在历史的尘埃里,活在人们的回忆里。

渡口塑造一方水土

悠悠渡口码头,恰好是“黄河文化”与“齐鲁文化”交融的结合处。在山东大学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体验基地特聘专家郑连根看来,渡口码头有着重要的平台价值。“儒家文化最核心的内容,在于构建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商贾云集、楼船往来的渡口码头,就是在建立人和人的连接,是社群意识迸发的体现。”他认为,儒家“和”的思想,也在互联互通中呈现。“渡口码头的存在,就是在不断的交换、调度中追求更优的组合方式、最佳的资源配比。而黄河山东段的‘串联',成功实现了沿海和内陆的沟通,海洋文明和农耕文明的连接,增强了社会的包容性,达到和谐共生。同时,不难发现这个‘文化空间'是多元交互的。商人对生意、商船的管理,是儒法互补;往来的精英,‘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儒道互补;码头‘打工人'行侠仗义,还有墨家的意思。诸子百家在一方码头,就实现了‘取长补短'。这也说明,山东人的精神面貌和行为模式是多样的,他们可以用不同的思维模式来处理不同问题,让发展有了多种可能。”

渡口给区域带来的改变,黄河中下游最重要的码头济南泺口,可作为一个生动的案例。当年,泺口镇中商店林立,催生了“泺口味道”——在泺口,客栈有数十家,大小餐馆不计其数,松竹楼、继镇园、泺兴园等都主打黄河水产。如今,泺口厨子擅长做的糖醋黄河鲤鱼、红烧瓦块鱼等招牌菜品仍是远近闻名。而泺口镇“洛口醋”还获得过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银奖。此后几十年,洛口醋都是济南家家户户的厨房必备。

文章来源:《黄河之声》 网址: http://www.hhzszz.cn/zonghexinwen/2021/0622/1337.html

上一篇:56天通宵达旦,东津黄河大桥130米水上群桩浇筑完
下一篇:东平湖:打造新时代平安湖 解黄河下游水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