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黄河生态文化70年传播的基本经验(2)

来源:黄河之声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22 02: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三)党的十八大以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提出了“美丽中国”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

(三)党的十八大以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提出了“美丽中国”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新内涵写入我国“十三五”规划,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开展了许多根本性长远性开创性的工作,使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生态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制度改革进程加快,治理力度前所未有,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展最大、成就最显著的时期。”[3]2018年3月,建设“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写入我国《宪法》,加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单个立法,我国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纲领、以《环境保护法》为核心,以单个法律法规为补充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总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黄河治理和生态保护也发展到黄河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习近平同志十分关心黄河治理和生态保护,2016年7月,他在宁夏考察调研时强调,要加强黄河保护,坚决杜绝污染黄河的行为,让母亲河永远健康。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在郑州主持召开座谈会,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看作是与京津冀协调发展、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等同样的国家重大战略。[4]会议上,习近平在充分肯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生态环境持续明显向好的同时也指出“流域生态脆弱,水资源保障形势严峻,发展质量有待提高”等,并强调“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强调要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习近平同志的指示为今后的黄河生态文化保护与传播指明了方向。

二、新中国成立70年黄河生态文化传播基本经验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到上世纪70年代末的传播经验

这一阶段,我国黄河生态文化的保护意识是朴素的、自发的,黄河生态保护活动也缺乏科学依据和科学态度,在具体生态保护政策的落实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更谈不上生态保护的系统性规划。此一阶段黄河生态文化传播主要是以官方媒体——党报、政府机关报等为主体。生态文化保护和传播观念落后,最明显的是将人与自然对立起来,把自然(包括黄河)看作被征服的对象,这直接导致了人们对黄河的掠夺式“开发和利用”,给黄河生态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这样的宣传和传播理念,造成普通百姓生态文化保护观念和传播观念普遍薄弱,参与生态文化保护和传播的自觉性不高。

(二)上世纪70年代末到党的十八大以前的传播经验

受国内生态环境压力加大、国家生态保护意识加强以及国际环境生态保护等影响,我国政府和民众的生态保护意识迅速提高,黄河生态文化保护观念快速提升,生态文化传播速度加快,传播手段和传播技术都发展到了新的水平。不仅以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为代表的官方媒体——包括纸媒、电视广播等媒体的传播力度不断加大,更由于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黄河生态文化传播在传播方式、传播区域和传播主体等与前一阶段有了质的变化。这一时期包括纸媒、广播电影电视等在内的官媒仍在发挥着主导作用,同时公众号、自媒体等新媒体也成为重要的传播载体,与官媒形成互动,大大拓展了生态文化的传播范围,提高了传播效率。黄河生态文化的传播也由线性传播变成了纸媒、广播电视、新媒体等的多维传播,黄河生态文化传播也实现了由不自觉传播到自觉传播的根本性转变。

(三)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传播经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我国“五位一体”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举国上下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响应,我国生态文明的传播媒介和传播主体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生态文化传播不断走上体系化、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与此同时,根据我国国情和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实际需要,党和政府提出了将媒体融合作为新闻传播的主导方向的战略。

媒体融合,“中央厨房”,都将深刻地影响和推动黄河生态文化的传播,相信黄河生态文化传播借助国家的力量,其传播速度、传播范围、传播影响力都会得到空前的提升。

文章来源:《黄河之声》 网址: http://www.hhzszz.cn/qikandaodu/2020/0922/455.html

上一篇:新时代黄河生态文化传播路径研究
下一篇:故宫里的“水” ——玉泉金水护宫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