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黄河大桥防凌设计关键技术探讨

来源:黄河之声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6 15:5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杨纪(1979—),男,湖北荆州人,高级工程师,从事桥梁设计工作 E- 1 研究背景 1.1 黄河凌情及其对黄河大桥的危害 1.1.1 黄河凌情概况 黄河干流自上而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凌情,上游

杨纪(1979—),男,湖北荆州人,高级工程师,从事桥梁设计工作

E-

1 研究背景

1.1 黄河凌情及其对黄河大桥的危害

1.1.1 黄河凌情概况

黄河干流自上而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凌情,上游宁蒙河段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冬季气温上暖下寒,封河自下而上,开河自上而下。在封河期,由于下游先封河,上游流凌易在封河处堵塞,造成冰塞壅水漫滩;开河期,上游先开河,大量的冰、水拥向还处于封冻状态的下游河段,极易在弯曲、狭窄河段卡冰结坝,壅高水位,造成凌汛灾害。中游河段凌情自上而下逐渐减轻,凌情较严重的河段主要为河曲河段和小北干流(禹门口至潼关)河段。下游河道上宽下窄,排洪能力上大下小,且黄河在兰考折向东北,造成山东窄河段凌汛期先封河后开河,加之窄河段排凌能力较宽河段小,历史上在封开河期常形成冰塞冰坝,壅高水位威胁两岸防洪安全。1999年小浪底水库运用以来,因小浪底水库防凌作用和科学的防凌调度,下游河段凌情有所缓解。

1.1.2 冰凌对黄河大桥的危害

冰凌之所以对大桥安全威胁较大,其原因是桥墩结构以传递竖向荷载为主,其受力特性为竖向承载力较强、水平承载力较弱,当发生凌汛时,冰块从桥墩侧面撞击或挤压墩身,墩身侧面承受冰压力荷载,从轴压受力状态转变为偏压受力状态,容易使墩身开裂或坍塌(见图 1)。

历史上因冰凌造成的桥梁安全事故屡见不鲜,如建于1955年的京包线妨水河铁路大桥,冰凌期长达4个月,流冰期半个多月,先后在1956年和1967年两次发生冰凌破坏,共11个桥墩被剪断;1962年黄河冰凌形势严峻,河内巨大的冰排顺流而下,流经包头至兰州某铁路大桥时撞击桥墩,使桥身产生很大的震动,有关部门釆用爆破方式将上游的成堆冰排炸开,碎冰顺流而下,才使得大桥脱离险情[1]。

图1 桥墩破坏情况

1.2 防凌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1.2.1 防凌设计存在的问题

(1)对凌汛危害认识不统一。黄河大桥遍布整个黄河流域,参建的业主、设计、施工等单位众多,对凌汛危害重视程度和认识不统一。部分设计师认为随着大气持续变暖,冰凌的不利影响不断消弱。且小浪底、刘家峡、三门峡等大型水库使凌汛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工程上不必做额外的防凌措施。也有设计师虽然认为有必要设置防凌措施,但对于流冰水位的认识不足,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实地调查、理论计算的规范、流程,仅靠个人经验及当地习惯随机调查、取值。同一地区不同单位设计的黄河大桥,经常出现防凌措施不统一的情况,甚至相距不远的两座桥,一座设置了防凌设施,另一座却没设。

(2)各行业规范中防凌标准不统一。流冰水位和冰压力是控制防凌设计的两个关键参数,对桥梁的安全性、造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防凌设计的关键就是这两个参数的选取。

目前铁路、公路、水工规范关于墩柱的冰压力计算的规定不一。铁路规范虽然列出了5种冰压力的类别,但未详细规范其计算方法;公路规范仅对冰堆静压力做出了具体的规定;水工规范中仅规定了动冰压力及温升导致的静冰压力。

三类规范中对流冰水位的规定都较为笼统,没有较为系统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流程指导大桥的防凌设计。一方面,设计单位往往根据查阅资料、现场调研及个人经验等确定流冰水位,导致不同单位、不同设计人员确定的流冰水位相差较大,进而导致冰压力计算结果相差甚远。因此,在缺乏权威部门确认流冰水位的背景下,冰压力的取值往往难以令人信服。另一方面,不同行业对凌情侧重点不同,规范中建议的计算方法也不尽相同,因而冰压力取值也就不尽相同,这样设计时可能会遗漏某些工况,增加桥梁结构度凌时的安全风险。

1.2.2 对策与措施

鉴于冰凌危害以及设计现状,笔者认为应尽早采取规范防凌设计流程、规定流冰水位的取值方法、统一冰压力计算方法等措施,对黄河大桥的防凌设计进行规范。特别是流冰水位作为关键性参数,往往控制黄河大桥的下部结构防凌设计,如能随黄河大桥防洪影响评价报告一起报送河务部门审批,则可为黄河大桥的建设提供关键的数据支撑,保证大桥的防凌安全。

2 黄河大桥防凌设计流程

目前防凌设计没有规范的设计流程,笔者根据自己十余年黄河大桥设计经验,整理了黄河大桥防凌设计的流程,见图2。

文章来源:《黄河之声》 网址: http://www.hhzszz.cn/qikandaodu/2021/0626/1372.html

上一篇:黄河一高一低水库调度实践与思考
下一篇:三机推船在黄河浮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