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民族复兴与黄河影像话语的建构(2)

来源:黄河之声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25 04:4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二、黄河熵:民族精神的负载与凝聚 古老的黄河流域是中华先民的诞生地,黄河历史与文化由此创造。随着现代科技文明发展,社会变化日新月异,黄河

二、黄河熵:民族精神的负载与凝聚

古老的黄河流域是中华先民的诞生地,黄河历史与文化由此创造。随着现代科技文明发展,社会变化日新月异,黄河话语突出表现出“民族身份的社会文化想象以及焦虑”[7],而迎接现代文明挑战的精神支柱——民族精神,只能在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寻找,所谓民族复兴要正视历史,探寻内在于历史的民族精神。20世纪80年代的中华民族复兴梦在文学上体现最为显著的是“寻根文学”,“寻根文学”提出其目标是“以自觉的姿态提出向民族的深层精神和文化中寻找民族延伸至今的根系,并以现代观念和思维观照民族的沉滞力和生命力”[8]。相应地,由“寻根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黄土地》《老井》《红高粱》等都是“对本民族文化之根的探寻和体验”[9],表达了人与大自然顽强抗争的精神以及民族活力的赞颂。

如果将黄河想象为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宝藏,伴随着黄河的改道,大地受干旱枯水之困扰,河流的拯救力量在消失,大河奔流的乌托邦叙事转为河流消失的熵叙事。电影《老井》中,一个北方的小山村——老井村,因为人口密集而且森林遭遇大规模砍伐,致使河流消失,留下干枯的河床,干旱给老井村带来了旱灾。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的《黄河谣》(1989)恰逢民族文化进行反思时期,这部电影可以看作是对民族文化、民族精神进行深刻探讨的影片。滕文骥在谈到《黄河谣》拍摄的初衷时也表示,《黄河谣》就是要“弘扬民族精神,振奋民族士气”,这是一个“导演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我就决定拍影片《黄河谣》来实现我的这种心情”。电影讲述了两个男人(脚户当归与土匪黑骨头)和两个女人(红花与柳兰)之间的恩怨纠葛,抱着“杀了赶脚,拦路的拦谁”的生存信念,脚户当归和土匪黑骨头一生恩怨纠结,并没有彼此毁灭。

故事空间背景是黄河故道,无边无垠的大漠荒滩造就了黄河故道上对立而共生着的两类人——脚户和土匪。脚户当归将“过黄河”作为人生理想,但三次尝试过黄河都无功而返。第一次是当归带着恋人红花过黄河,最后红花被黑骨头抢走,当归过河失败;第二次是准备带黑骨头的女人柳兰过黄河,社火冲突发生后,柳兰被抢,当归过河的打算失败;第三次,当归将留在自己这里的黑骨头的女儿樱子抚养成人嫁过黄河。影片名字是“黄河谣”,但黄河在影片出现的场景并不多,只在影片结尾处年老的当归和船夫间的对歌:“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给人一种生命轮回、前路渺茫的沧桑感,表达出人类的一种宿命意识。影片结尾被八路军俘获的黑骨头与当归相逢在黄河渡口,此时两人都已年迈,历经岁月沧桑仍一无所有,只有“黄河谣”于黄河两岸回荡。当归将黄河彼岸看作是人生理想,而过黄河失败表现出黄河的自然环境对人的禁锢,当归用自己的一生完成了一个宿命与生命悖论的轮回仪式。影片中较多出现的是弯曲的黄河故道荒沙石块,土地沟壑贫瘠,干涸龟裂的河床,河岸悬崖峭壁陡立,岩石直立又气势磅礴,环境险恶,地域是封闭的,大自然的给予是吝啬且残酷的,这些是黄河文化自身所蕴含的那种凝滞、僵化状态的真实写照,进一步说其实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中那种凝滞、僵化状态的真实写照。

中华民族的伟力是来自民族自身,文化自信的力量根源是民族文化。黄河故道生活单调、饥饿贫穷、恶狼土匪、战乱瘟疫……生存的艰难本该让这块土地上生活的人们绝望,但是在这几乎凝滞的沉郁中,却有生生不息的潜流在奔涌。黄河与代代行走在黄河故道上的人形成了某种内在同构,黄河故道上脚户的驮帮为了生存而奔走不息,犹如黄河日夜奔腾不息,脚户们永远不停地朝前跋涉犹如黄河义无反顾地奔流一般,如同“夸父追日”的民族寓言,带着生存之重世代轮回。电影中虽然是黄河故道,但并没有干涸,因为这里有赶牲灵的人组成的生命之河,永远奔腾不息。黄河文化力量是雄浑深厚的,象征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永恒繁衍,源远流长,但影片中重复呼应的画面也象征着无法逾越黄河给予人们既定的生命轨迹。

《黄河谣》其实最令人称道的地方并不是所讲述的故事本身,而在于银幕上一望无尽的黄土地和在这片黄土地上始终响彻的激越高亢的歌谣。黄河给予生存空间的同时也塑造着生存其中的人们的性格心理,当归深受黄河精神的浸润,自己扛过命运所有的坎,年老的当归送樱子过了黄河,黄河边的凝视饱含了一生的激情、执着顽强的生命活力。影片中的当归从始至终都在黄河故道唱着歌谣赶着牲灵,不断重复的自然、粗犷的歌声让人感到一种振奋的力量。黄河文化的力量还表现在“闹社火”这场戏,“闹社火”是中华民族文化力的一种负载和象征。这些场景都巧妙地表达出影片对黄河文化的认同以及民族力量所呈现出的强大张力。

文章来源:《黄河之声》 网址: http://www.hhzszz.cn/qikandaodu/2021/0425/1042.html

上一篇:钢琴协奏曲黄河的文献梳理及演奏解读
下一篇:黄河黄河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