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跨过起跑线 ——曾志忞创作的乐歌(2)

来源:黄河之声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07 11:2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清末更多自创曲调情形,刘先生并不知晓,故“抄袭”之定论未免草率;此“说”在本文以下五段曾志忞乐歌分析面前,愈难成立。特别曾氏创作(沈心工

清末更多自创曲调情形,刘先生并不知晓,故“抄袭”之定论未免草率;此“说”在本文以下五段曾志忞乐歌分析面前,愈难成立。特别曾氏创作(沈心工、李叔同拟另文专论),虽对欧洲音乐元素有所借鉴,但瞬间就有所增益、衍展,并展现出新姿。其手法故然简单②按刘靖之说法“相当原始,而且没有钢琴伴奏”,详见刘靖之《抄袭、模仿、移植:中国新音乐发展的三个阶段》,第8页。,却新颖独特,极富效果及性格。其在音符间闪现的创新精神,难能可贵,可谓音短意长,法简理深;而曾氏《黄河》则完全是独立、自主的创作。此歌真正开启了国人自创旋律的崭新时代。

回首光绪三十年的音乐行当,曾志忞被称“我国此学先登第一人”③梁启超:《文苑·饮冰室诗话》,《新民丛报》第46—48号,1904年2月14日,第4页。;而他的乐歌创作,大都以歌词“存世”亦不争事实,但绝非无乐谱,特别是他编著的《教育唱歌集》(1904)中之“音乐”形态,长期被学界忽略——迄今未见专项研究成果。有三首该歌集中的乐歌《黄河》(杨度词、曾志忞曲)《老鸦》(龙毓麐词、曾志忞曲)《马蚁》(曾志忞词、曲)之“歌词”,早在1904年2月14日,既已被梁启超隆重推介④梁启超:《文苑·饮冰室诗话》,《新民丛报》第46—48号,1984年2月14日,第4—6页。,加之曾志忞在1905—1915年间全情投入音乐、戏曲改良⑤曾志忞于1905年有“志忞表示研究音乐”存照。,不对其创作的音乐形态进行研究抑或评论,是说不过去亦混不过去的。现以五首乐歌,为曾氏开《新》、出新后,“音乐”创作分析之“引信”。

《黄河》首刊1904年5月29日,梁启超显然提前拿到此谱并率先于2月14日加以评说⑥梁启超:《文苑·饮冰室诗话》,《新民丛报》第46—48号,1904年2月14日,第4—6页。,证明梁、曾早有交往,其创作年代比沈心工同名乐歌(1905)⑦梁茂春:《饶歌鼓吹观凯旋:沈心工〈黄河〉赏析》,《20世纪中国名曲鉴赏》,安徽文艺出版社,2006年,第5页;《饶歌鼓吹观凯旋:沈心工〈黄河〉赏析》,《音乐周报精品文选1979—2009》,同心出版社,2009年,第429页。早一年;另,从一份1905年9月29日《醒狮》杂志刊登的广告(第70页附加第2插页)看,当时曾志忞已刊布六种音乐图书并一版再版,仅以带谱音乐教科书为例,除将述之《教育唱歌集》中歌曲,《乐典大意》《国民唱歌集》(“再版”似“入海之‘泥牛’”)均为曾志忞第一回“上海夏期音乐讲习会”教材,该会称:“乐理专讲音阶、音程、和声,别作讲义而参以《乐典大意》一书,声乐采用《实用唱歌教科书(草案)》及《国民唱歌集》《教育唱歌集》等”,并由“上海曾君志忞、曾君汝锦及顺天李君惠卿担任教务”⑧上海夏期音乐讲习会:《来函·上海夏期音乐讲习会报告》,《申报》1906年8月27日第10版。“李君惠”待查。;上引四书,仅《实用唱歌教科书(草案)》未刊《醒狮》1905年第1期《曾志忞音乐书之用法》广告,似一新书;梁任公重点将《教育唱歌集》加以介绍,并“不禁为之狂喜”⑨梁启超:《文苑·饮冰室诗话》,《新民丛报》第46—48号,1904年2月14日,第4页。;其中《黄河》,值日俄战争期,比日、俄两帝国在中国本土争夺各自特权更过分的是,俄趁火打劫——侵吞大清西北边陲小镇“唐努乌梁海”(17.5万平方公里),这对清人刺激更烈。寸土必争,是华夏历朝历代疆域政策的底线。故日本躲过了大清国人的愤怒声讨⑩详见李岩《黄河的世纪情仇》,载《不忍乐史尽成灰》,燕山出版社,2011年,第35—60页。;特别是“君作铙吹观我凯旋”之必胜信念,鼓舞了多少仁人志士?但钱仁康对曾志忞《黄河》“曲调平铺直叙,气势不足”[11]钱仁康:《学堂乐歌考源》,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第7页。之述评,又使多少学者望此“却步”?毕竟这是国人第一首真正意义的全新创作,它一反学堂乐歌对东西洋曲调借助的惯势,故对曾氏《黄河》(见例3)重新审视,势所必然。

例3 《黄河》(曾志忞词,杨度曲)

《黄河》调式为加清角、变宫的七声清乐——下徵音阶的G宫调式,音域未超十度(d1—e2),乐句均“抑扬格”,其结构图如图2。

图2

旋法:全曲15小节,前十六分音符出现9次,后十六分音符首尾相应,其在第6、7小节还出现了前十六后八的变体,仅从次数论,为该曲“主体音型”;弱拍的全十六分音符出现6次,表明其为次主要音型;弱起第12—13、13—14小节,节奏型相同(图1圆圈),唱至“策马”时(谱例3第二方框后两音)达全曲高潮;其音型曲折、音乐走势婉转,打破了钱氏“平铺直叙”①钱仁康:《学堂乐歌考源》,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第7页。的定评,并很有气势,且在当时有广泛的传唱度;此即曾志忞总结的中西根本不同并为“西乐所不及”的“余音绕梁”②曾志忞:《歌剧改良百话》,冯文慈整理,《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第47—48页。;曾志忞时在日本,处东西洋音乐“盈耳”状,依然能清醒、自如地创作出极富民族情趣的音乐,即其意义。此歌后被华航琛编入《新教育唱歌集》(初编)时,被重新填词,其头句歌词“铁路铁路全国大铁路”③华航琛:《新教育唱歌集》(初编),转引自张静蔚《搜索历史·中国近现代音乐文论选编》,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第436页。,说明其问世十年后,依然深刻影响着世人。

文章来源:《黄河之声》 网址: http://www.hhzszz.cn/qikandaodu/2021/0107/536.html

上一篇:黄河情歌
下一篇:战斗的号角,民族的呐喊 ——论钢琴协奏曲《